平潭:乘风起,共潮生
在平潭北部生态廊道附近,一座座巨大的白色风机拔地而起。通讯员 江信恒 摄
从上空俯瞰,3000多公里的福建海岸线上,镶嵌着一颗璀璨“明珠”——平潭岛。126个岛屿、702个岩礁,亿万年地质变迁沧海桑田,为平潭造就“千礁百岛”。
茫茫大洋、海波蓝蓝。自古以来,平潭扼守着海上交通要道之咽喉,禀性擅海的海岛开拓者傍海而居,他们怀揣梦想跨险滩、闯暗礁,在与大海的朝夕“相处”中,滋养出乘风而来、寻梦深蓝的海洋文化,赋予这座岛城更加厚重的人文魅力。
历史钟情这片海。平潭综合实验区成立后,积极向海洋要生产力,加快对海洋、海岸资源进行立体式、全方位、综合性开发,奏响经略海洋的时代强音,一座欣欣向荣的和美海岛呼之欲出。
深耕海洋富矿
平潭四周为大海所环抱,被世人温柔地称为“岚岛”。这片6000多平方公里的海域既是平潭的生态空间、生活空间,也是生产空间。
登岛之初,平潭先民沿海岸线建起聚落,捕鱼狩猎、耕耘家园,留下了最初的海洋文化烙印。距今7500年至3000年的平潭壳丘头遗址群,就是福建沿海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存之一,被认为是海洋族群——南岛语族的“起锚之地”。
“钟门三镇,街衢初成。”平潭有史记载的船渡,可溯至唐朝。随着国家经济中心南移,这里广设码头渡口,渔业、海运及对外贸易发达,一时间市集、港口兴起,升腾满满的人间烟火气。
漫长岁月里,毗邻主岛的海坛水道迎来送往,诉说着古丝路的兴衰演变。一艘又一艘商贾渔船从平潭启航,满载货物驶往远洋通商,拉近了平潭与世界的距离。靠着“一柄橹桨下大洋”的冲劲与勇气,平潭人运营的船舶鼎盛时几乎遍及全国各大港口,远洋船队航迹遍布全球各大通商口岸。
守着一汪盈盈碧水,平潭人世代耕海牧渔,滋生了独特的渔家文化,这里出产的海带、紫菜、鲍鱼等海鲜教人百吃不厌。新中国成立后,捕捞行业一度成为平潭的支柱产业,顶峰时仅平潭流水镇(现君山镇部分村落)年捕捞量就达上万吨。
21世纪以来,近海渔业资源日趋衰退。实验区成立后,严守海洋生态保护红线,积极推动养殖业等传统涉海产业升级,完成传统养殖渔排改造6.8万口、筏式养殖泡沫浮球改造1.8万亩,在全省率先完成休闲海钓基地配套工程(人工鱼礁项目)建设,嘹亮的“海洋牧歌”再度唱响。
蜿蜒曲折的海岸线是平潭的“最美资产”。283个天然港湾、澳口星罗棋布,其中可建1万至30万吨级泊位的就有10多处。如今,金井港区、澳前港区一西一东遥相呼应,港口经济如火如荼。就在最近,平潭港迎来远洋渔船集中返港季,13艘远洋渔船满载渔获相继入境,发往全国各地的海鲜市场,撬动“蓝色粮仓”建设。
港兴通天下。平潭与台湾仅一水之隔,是祖国大陆距离台湾本岛最近的地方。这些年来,平潭大力发展对外物流贸易,持续织密对台客货运直航航线,通过“海空联运”构筑“平潭—台湾—全球”黄金通道,“大物流”风生水起。
共赴蓝色之约
小暑时节,夏意正浓,平潭迎来“醉美”季节。
海、岛、湾、滩、“蓝眼泪”……漫步平潭岛,一条滨海风景线美如画屏,目光所及,皆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。趁着晴好天气,搭乘游艇出海,一路感受海岛人文风情,好不惬意。
乘着建设国际旅游岛的东风,平潭不断加大旅游产品开发力度,将散布各处的文旅资源串“珠”成“链”,乡村特色游、生态廊道游、滨海运动游、海上环岛游等滨海休闲游项目多点开花,“海洋+文旅”实现跨越式发展。
每逢周末和节假日,龙王头、坛南湾、大福湾等“白金沙滩”变身“宝藏度假地”,深受游客追捧。沿海渔村纷纷建起步道、观景台,一家家特色石头厝民宿开门迎客,诚邀游客开启“早赶海、晚‘追泪’”模式。
风情万种的岚岛,吸引的岂止是游客的目光。细心的“影迷”或许会发现,近些年,平潭出现在银幕上的频率持续增加。
渔港码头、骑楼老街、滨海渔村……平潭堪称“天然摄影棚”,架起摄像机就能拍大片。事实如此,《守岛人》《灿烂的她》《但愿人长久》等越来越多影视剧来岚取景拍摄,平潭借由电影院、网络平台走向全国、走向世界,全域全岛影视取景地知名度逐渐打开。
华灯初上,换个视角看平潭,却是“越夜越精彩”。
每至夜晚,位于坛南湾的“星球唤想”启点营地流光四溢,游人如织。这是“星球唤想·蓝眼泪”夜游项目,38台激光投影机高速运转,形成约100分钟的沉浸式人机交互体验,游客行走其间,可以“邂逅”平潭的过去、现在和未来,体验贯穿千年的海洋文化之旅。
以海洋文化、海防文化、南岛语族文化为载体,平潭引入“岚起山海图”和“星球唤想·蓝眼泪”两大数智赋能文旅新场景,营造如梦如幻的“光影世界”。
蔚蓝大海,带给平潭的不仅是丰厚的旅游资源,还有与世界接轨的新图景。今年以来,平潭接连开通5条赴日韩国际邮轮航线,22号国际游艇码头开业运营,加快打造向海文旅经济新增长极,平潭国际旅游岛正迈向世界级滨海旅游目的地。
崛起全新高地
站在平潭苏澳码头眺望远方,白色“风车”群傲然林立于洋面之上,巨大的叶片随风起舞,产生源源不断的清洁电能……这,是属于大海的“绿”动脉搏。
平潭地处台湾海峡与海坛海峡之间的突出部,“狭管效应”显著。这里年平均风速可达每秒8.4米以上,且每年长达200多天风力达7级以上,是当之无愧的“风能宝地”。
海岛人善于追风逐浪,一场“化风为宝”的实验全面铺开。早在20世纪70年代,平潭就成立风力实验小组,并启动研制55千瓦风力发电机,成为全国最早成立风力实验机构的地区之一。此后当地坚持海陆并举的思路,逐步推动风电商业性开发。
如今,在山林间,在碧海上,一座座百米高的白色风电机组拔地而起。目前,平潭共建成长江澳风电场、青峰陆上风电场等7处海陆风电场,总装机容量达67.83万千瓦,年发电量27.7亿千瓦时,实现全岛绿电供应。
靠海吃海,平潭独占鳌头,一个现代化的海洋产业版图正不断扩大。
2023年,全球首台16兆瓦超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在平潭外海安装并网,创单机单日发电量世界纪录;2024年初,平潭共享储能电站项目入选国家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,建成后将助力平潭打造清洁低碳、安全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……抢抓新能源“风口”,平潭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、现代服务业、旅游休闲业和海洋生态产业,为绿色经济发展写下生动注脚。
台达3D双碳智慧厂务管理系统、新一代中速永磁风机模型、氢燃料电池发动机……在前不久举办的第二十二届中国·海峡创新项目成果交易会上,平潭携手区内高新技术企业,向业界展示一批科技创新成果。
2017年落户的盛禾(平潭)能源有限公司,是一家集节能设备研发制造及工程服务、新能源行业循环回收再利用技术及服务、新能源材料研发制造为一体的技术型企业。公司商务经理何鲜兰很看好企业在平潭的发展前景:“平潭正发力打造清洁低碳的产业体系,让我们更有底气深耕锂电池行业,开拓国内外市场。”
“向海图强、掘金海洋”是平潭发展的最大动能、最大优势和潜力所在。从浅蓝到蔚蓝再到深蓝,平潭正掀起一场向绿向“新”的奔涌浪潮。(记者 张哲昊 程枝文)
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
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